因为只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客观上必然是饮食业相关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检测等众多环节之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按照传统思维,我们会认为,只要把所有的环节的规章制度漏洞堵上,再提高执行力度,就能取得好的解决效果。
而由于现实中食品安全问题常年高发不止却一直得不到好的解决,我们绝大多数人普遍的就会把原因归结于商家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违法成本太低,监管不够严,惩罚不够重……这些其实都不是最关键原因。
传统思维在逻辑上确实没有一点问题,是自洽的,但忽视了在逻辑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能够左右饮食业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饮食业从业者的生计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取消就可以让上层人士与普通人在同一市场购买食物,从而倒逼提高食品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然后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比较一厢情愿的想法。取消不是取消收入,有的人收入不会低。一个月入一万的人很少愿意去月入二千的人常去的市场购物,而月入二千的人也很少会到月入一万的人常去的市场购物,收入上的差距决定了两者很少在同一市场购买食物,又怎么能倒逼提高普通老百姓的食品标准?
有的观点认为,只要我们有像治酒驾那样的决心就能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两者的复杂程度完全不在同一等级。再严厉的行政手段也很少会让酒驾中的驾驶员失去生计,但肯定会使许多饮食业从业者失去生计而产生集体性抗拒,导致解决效果的天差地别。
不管是提高食品标准还是加大执法力度,不外乎还是一些行政手段,而单靠行政手段根本不可能处理得好饮食业从业者的生计问题──若能够,90年代就不会出现下岗潮,现在失业率就不会越来越高。
不管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何逻辑自洽,只要饮食业从业者的生计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从业者就会用脚投票,这既是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层原因,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底层互害以及内卷现象在理论上可以破解但现实却难以做到的根源所在──一切为了生存。
对包括饮食业从业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想生存就需要挣钱,而市场是挣钱的唯一途径。
在市场上卖安全的食品,如果挣不到钱的人只有少数,这是人的问题;如果挣不到钱的人占了多数,肯定是市场出了问题。
所以,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的最关键原因其实是我们的市场环境无法让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获得容易立足的空间,即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不完善。不少商家在进入市场的开始时是愿意向市场提供安全食品的,但当商家在市场上挣不到钱,难以存活时,自然就不会再有动力向市场提供安全的食品➔当市场上安全的食品很少时,花钱的人可以消费到的大概率就会是不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问题想不发生都困难──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状。
比如2024年9月份央视曝光的硫磺枸杞,在十几年前的市场上早就已经都会存在,只是这次因为处于自媒体时代再加上央视的身份更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许多消费者才发现了自己一直吃的枸杞原来是毒枸杞。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生产好枸杞的能力,毕竟这些年出口的高标准枸杞每年都超过万吨;而山姆、开市客(Costco)这些外资连锁超市里面的枸杞卖价明显比出口价格高不少,却依旧有众多消费者愿意买单,说明我们的消费力是存在的。
我们既不缺生产好枸杞的能力,也不缺能消费好枸杞的消费者,理论上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供需关系,但现实却是毒枸杞长期占据了枸杞市场的主要份额──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状态不止发生在枸杞市场,而是都会存在于包括饮食业在内的许许多多行业当中,充分证明了当前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的不完善。
如果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得到一定效果改善,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能够在市场上容易立足,挣到钱➔自然会吸引慢慢的变多的商家向市场提供安全的食品➔市场经过充分竞争后就可以为广大购买的人筛选出价格合适的安全食品(比如蔬菜类,对一些农药少产量高的安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来减少相关成本而使之成为大家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种)➔当价格合适的安全食品占据市场主流时,大多数老百姓才能够容易找到并消费得起安全的食品➔大幅度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这才是我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目的。
有的人很认可像山姆、胖东来这样的运营模式,觉得只要按照里面的高标准来要求整个饮食业,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够获得好的解决!
这个思路无法普及推广,因为经营成本太高,不能兼顾大多数老百姓。山姆超市2023年营收800亿,单店平均销售额17亿,会员人均消费13000元,面向的是中高端人群。
客观上,食品安全问题不单单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市场问题,而以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状况看,只要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改善,不管使用哪一种解决手段,短期内或许有所缓解,但后期绝对还会卷土重来。
爱因斯坦:“解决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并不在问题的同一维度,而是在更高维度上。”
本文将从更高维度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直接向市场引入一种新的竞争要素,用来改善当前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使各行业的商家能够采用拼质量的竞争方式把自家产品从市场上突显出来。
因为在饮食业中,安全的食品几乎等于有质量保障的食品,提供安全食品的良心商家就能够使用拼质量的竞争方式把安全食品从市场上突显出来,让我们消费者快速找到并购买消费,商家就能轻松的获得容易立足的市场空间,进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03 香港食环署的规范运作只是决定香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得好的多种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商家要想让自家产品卖得更好,就一定要通过突显自家产品来吸引消费的人眼球,于是去拼广告,拼流量,拼价格......实际上,广告、流量、价格这一些要素只是产品的附加产物,质量才是产品的自带要素,理论上更应该拼质量。
但由于食品种类数不胜数,绝大多数消费者一般不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很难在买产品时直接辨别出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在产品容易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下,商家拼质量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错失商机,因此不愿意去拼质量。
所以,要想让商家在市场上采用拼质量的竞争方式来突显自家产品,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契约平台是一种区别于目前所有已知类型的全新型平台,好比支付平台向用户更好的提供支付钱财的服务,购物平台向用户更好的提供交易物品的服务,契约平台向用户更好的提供的是签订契约的服务,但与大众日常了解到的“签订合同/协议”存在根本性区别。
契约平台的核心是让用户与契约平台本身签订契约,使得用户能把自己的自我约束状态(诚意)以契约的方式向外界展示出来──展示诚意能吸引信任。
外界的其他人就能够最终靠了解用户的自我约束状态(诚意)来选择是否要与其发展进一步的关系。
“自我约束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看待事物”,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有自己的行为原则,但原则看不见摸不着,很难传递给外界。他人就很难了解到我们的原则,更别说认可我们的原则。
当我们把自己的原则放到契约内时,说明我们愿意让自己的原则接受约束,这就是自我约束状态。
当前社会缺少一种让诚信守信(愿意自我约束)的人/商贩/商家/商户/……能够高效展示自身诚意的渠道。
契约平台普及后,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用户就能够最终靠与契约平台本身签订各种不同的自我约束契约,把各种不同的自我约束状态(诚意)向外界展示出来,让自己能快速的与他人建立各种不同的共识,处理各种不同的纠纷,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契约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强大的约束力作为支撑,而在契约平台四维一体的约束力体系中,约束力最重要的一环来源于用户,因此在开始运行时就需要有大规模用户的使用才能显现出效果。
更多详情请点击笔者头像查看文章:《打造契约平台(构建社会信任机制)──下一个deepseek级别的应用》
借助契约平台,我们就可以把自我约束状态(诚意)作为一种新的竞争要素引入市场,用来改善当前的市场竞争机制。
商家通过与契约平台本身签订契约,就可以把产品的质量写入自我约束状态(诚意)中,以自我约束力度(诚意度)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真实性,然后向外界展示出来。
理论上,商家在自我约束状态中选择的自我约束力度越大,提供的产品质量就越有保障,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就越高。
因为如果产品质量违反了契约内的保证,商家选择的自我约束力度越大,需要承担的违约代价就越高昂(同行是冤家 ,相较于普遍消费者,同行才是监督的核心力量。赔偿金越多越容易受到同行的监督,受到的监督力度就越强)。商家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因违约造成的巨大利益损失,就会主动保障自家产品的质量。
比如卖蜂蜜:商家选择违约赔付1000倍时,如果消费者花100块钱购买蜂蜜后发现质量不符合商家在契约内的保证,商家就需要赔付十万块。只要一千个消费者中有一个发现购买的蜂蜜有质量上的问题,商家就会损失惨重,因此会主动保障自家蜂蜜的质量。
消费者会害怕商家卖的是以次充好的蜂蜜吗?肯定不怕,甚至内心可能希望购买到以次充好的蜂蜜,毕竟以次充好的蜂蜜吃不死人,却可能得到巨款赔付,因此会有许多消费者很愿意从该商家处购买蜂蜜──只要商家选择的赔付力度足够大,蜂蜜就或非常容易卖出去。
由于商家需要通过承诺违约时赔付巨额赔偿金的方式来保障产品质量的真实性,而我们生活中肯定会存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读者就担心现实操作时有可能会出现恶意举报/索赔的情况。
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恶意举报/索赔在契约平台这里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很少有消费者敢这么做,详情请看下面图片内容。
所以,商家通过在自我约束状态中选择的自我约束力度就可以把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反映出来;而消费者只需要查看商家展示的自我约束力度,就能够迅速判断出商家所提供产品质量的真实性。
当产品质量的真实性与可辨别速度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商家就能够在市场上采用拼质量的竞争方式把自家产品突显出来。
未来,决定商家的产品能不能够卖出去的主要因素就不再是商家的广告打得多响,不再是商家花了多少钱买流量,也不再是商家定的价格有多低,而是商家所提供产品的质量(自我约束力度/诚意度)能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总的来说,向市场引入“自我约束状态”这个竞争要素会促使市场形成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广告/流量的竞争模式,改善当前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对比自我约束力度(诚意度)的大小,好的商家会脱颖而出,而差的商家将更难生存。
在食品行业,始终存在着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商家,一种是能够保证食品质量的商家,一种是无法保证食品质量的商家。
对于能够保证食品质量的良心商家来说,就可以通过契约平台,在自我约束状态(诚意)中选择足够大的自我约束力度(诚意度)来保证食品质量的真实性,并向外界展示出来,使“食品有质量保证”的特点能够转化成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与那些无法保障食品质量的商家区别开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当想要购买某件食品时,只需要在契约平台上查询售卖该食品商家的契约帐号,就可以根据商家展示的自我约束力度(诚意度)来较快地断定出这件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不再需要消费者刻意去学习掌握如何辨别各种食品是否安全的专业知识),轻松找到有质量保证的安全食品进行消费──省时省力省心。
当普通消费者容易在市场上找到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进行消费➔能够保障食品质量的商家就会更容易挣到钱,此消彼长,无法保障食品质量的商家将更难挣到钱➔利益驱动下,更多商家为了挣钱就会转向提供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在市场上的占比会越来越大➔消费者越来越容易购买到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形成良性循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会越来越小➔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好的解决。
注:只要商家提供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签订契约时选择再大的自我约束力度也不会损害到自身利益──不会强迫商家必须与契约平台本身签订自我约束契约,商家拥有签与不签的决定权。
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同,改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很好保障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生计。
因为新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把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从市场上突显出来,就会引导更多商家向市场提供安全的食品。这个过程中,许多商家可以从卖不安全的食品转向卖安全的食品来挣钱(有退路),因此不会损害到整体从业者的生计。
当消费者在市场上容易购买到有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时,消费信心自然能得到有效的建立,之前自己作死的枸杞、蜂蜜、茶叶、餐馆等许多市场就会被重塑并激活。更多消费者的买单会给食品行业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挣钱机会,因而能得到许多食品行业从业者的支持。
在笔者理解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是要让所有不安全食品都无法出我们的市场上(这不可能做到),而应该是通过改善市场竞争机制来让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获得容易立足的市场空间,同时引导普通消费者不去消费不安全的食品来改变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促使从业者向市场提供更多安全的食品,再通过市场竞争来让价格合适的安全食品占据市场主流,让尽可能多的老百姓容易找到并消费得起安全的食品。
当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对相当一部人来说,活着才是第一位,食品安全与否要排在后面,必然就会有相应的商家来满足这方面的市场。
当然,要想让消费者购买到价格合适的安全食品,还需要从土地生产、化肥农药、市场批发、运输保鲜、标准制定等众多领域入手,整个过程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时间会比较长,这里不作展开。
要想最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仅是向市场提供足够多的安全食品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人们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来提升消费能力。
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分析如何增加就业的问题《改善市场竞争机制,可大幅“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内需”》
我们有非常多的人认为,要想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重拳出击,对违法犯罪的商家进行重罚,见一个罚一个,十倍不够罚百倍,百倍不够罚千倍,罚得他们倾家荡产,形成震慑,使市场上的其他商家不敢售卖不安全的食品。
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我们都非常迫切希望改变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但这样的想法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我国的食品种类与数量是全世界独一档的特别多,而食品领域包含了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批发、销售等众多环节,监管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别说法律还存在着较大完善的空间。
从人性角度看,当政策决定严抓重罚时,只要出现问题,没有几个人会愿意主动承担后果,反而会推卸责任甚至故意误导调查方向,有的还会栽脏陷害把水搅浑……
而从过往发生的许多社会事件中可以看到,执法的不一定懂法,懂法的不一定依法,依法的不一定不挑法,这样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解决得好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再换个角度,假设所有执法者都非常尽心尽责,所有商家都非常配合,不去制造任何麻烦,使执法进行得非常顺利,结果又会怎样?
结果:全国几乎所有的快餐店与路边摊小吃都要关门大吉,中底层的几千万人吃不到饭,以及食品领域的几千万从业者失去生计,然后衍生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我们的市场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供应出如此规模庞大的安全食材。
可以预见,如果冒然采用严抓重罚的强硬手段进行解决,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牵扯面太广,只要执行时出现一丝偏差,很容易就会让食品行业鸡飞狗跳,食品价格暴涨暴跌,这样不但无法解决好问题,反而会造成一些我们难以预估的不好后果。
说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就难免会有人提到香港,认为香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得好的原因是因为香港有食环署,觉得只要我们照抄香港食环署的管理方式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事实是,这里面除了香港食环署每年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外,还有香港人均收入高,法制完善以及地小人集中的城市特点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这些条件都是我们大陆所不具备的),从而构建出了一个让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能够容易立足的市场环境,才能够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所以,香港食环署的努力付出虽然不可或缺,却也仅是决定香港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解决好的多种因素之一。
但只要拥有一个让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能够容易立足的市场环境,即便没有像香港食环署这种运作规范的强大组织,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很少发生,因为能够影响市场环境的还有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其它因素,比如像文莱,不丹,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这些国家就很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同样的道理,虽然我们的法律不够完善,能够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也缺少宗教信仰的约束,而且还需要面对食品种类与数量处于世界独一档特别多的状况,但由于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并非固定不变,相信只要我们的市场竞争机制得到真正改善,也同样可以构建出一个让提供安全食品的商家容易立足的市场环境。
相信愿意看这篇文章的人应该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多是希望食品安全问题能获得好的解决。
在此,笔者建议大家能够把这篇文章复制或转发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讨论,因为这里讲的大概率会是唯一一种能够真真正正解决好我们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再无他法。
请大家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握手]促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快的有效解决[握手]
来源:四川日报 近日,山东青岛,两人走路时相撞,调解后后者赔偿7万的案例引发关注。某日,老刘(老年人)与小王在李沧区某人行道上一前一后同向而行,老刘在前行走时接听电话,期间突然转身往回走,后面的小王没有来得及躲闪,二人相撞,老刘当场倒地并骨折。
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人民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国人民仪仗队英姿飒爽走过红场,展现中国军人风采。编辑丨陈璐视频编辑丨刘哲©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还可领取就业见习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0240元!补贴条件:用人单位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对见习人员支付工作补贴。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综合《印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当地时间8日在与20多名部长举行高层会议时就印巴近期局势发表讲话,敦促各部门“持续保持警惕”并保持“清晰的沟通”。
也门胡塞武装当地时间5月4日发表声明称,使用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打击了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准确命中目标。胡塞武装导弹袭击暴露美以防空体系重大漏洞针对此次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阿拉伯媒体分析认为,此次行动能够说是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回应。
我驻美国使馆发言人:中方绝不会接受美方说一套、做一套,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剪辑:鲲鹏)
春夏之际,气温升高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机然而,各种蛇类也开始频繁出没出门“遛弯”了最近市民刘先生反映,他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散步时碰到一条眼镜蛇,当时正在地面上蜿蜒爬行,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刘先生说,当时他从山顶往山下走,在捷顺亭附近突然看到一条1.2米到1.
署理主任裁判官郑纪航表示,被告不诚实取得香港大学学位后,仍进一步管有伪造的毕业证书,并在假的证书上指其成绩优异,贯彻其不诚实行为,认为所认两罪不能全部同期执行,判被告总刑期240天。
一场关税战让美国产生了经济危机,不得已“罪魁祸首”川普只好出面释放求和信号。但对此我国一直都冷处理,直到这两天我国才派出使团去谈判,谁曾想特朗普竟然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背刺我国。
契约平台是一个利他型平台 文章中处理问题的思路与传统截然不同,但注重逻辑分析。 讲如何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怎么样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诈骗问题…